|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任务型的途径,发展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呢?
一、搭建多种平台,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1. 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增强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感,变“死学”为“活学”,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勇气,从而形成积极主动活跃的课堂气氛。
2. 开展多种活动,展示综合素质
在安排英语课内活动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每次开展前,教师必须事先做充分的准备,备齐活动所需的材料,制定活动计划和奖惩办法,设想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展示综合素质,发展他们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内心感受,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
3. 拓宽学习空间,促进主动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新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拓展教材,丰富学习材料,增强信息量,提高学习效度。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不仅可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和主动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促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将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语言技能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活动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方式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英语;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突出体现不同语境下不同材料的使用,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得体性。教师根据相关教材内容,适时、适量引入课外教学资源,扩充教科书中的语言知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加强师生互动,培养积极情感态度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学生的情绪是否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勇于争论、敢于表态;学生的意志是否坚强,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是否继续认真地思考,另辟蹊径,尽力去做等等。
四、形成有效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使用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果的意义;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或示范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再次,要把学法指导落实到实效上,指导学生掌握最优化的学法模式,这样,学生才能学会有效的学习。
总之,“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教育自己。”因此,教师应该精心编排教学资源,搭建多种平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建新的教学方法,以“授之以渔”的理念促进学生学法的形成,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体验英语语言的魅力,完成愉快的学习过程。
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 王圣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