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论文发表 |
 |
|
|
|
浅淡英语学习中的分化现象及对策 |
|
来源:未知 | 点击数:1948 |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25日 | 修改时间: 2008年06月25日 |
|
新课改的核心是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近听了从初一到初三的数节功课,感悟较深,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力争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尽可能地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所带的班级也不例外,我发现在初一上学期还不太明显,到初一下学期分化现象就明显了。针对这种分化现象,我一直在探讨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我查询了大量的资料,加上自己的实践,我发现分层次教学的理论较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
一、进行动态分类
我把班级的学生分为A、B、C类,防止以静止观看学生,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既要看到差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动态的观点进行组织分层、目标分层、合作学习、作业分层和评价过程分层等方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实行分层而不定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主认定,恰当的分层目标最好在低年级及早进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成绩将学生分组分层,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个性特点等方面,把他们分成优、中、后、三个层次,再分别进行分组学习,一个月后重新分层,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方式就形成了。这样分层、分组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照顾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
二、课前准备分层
在备课时,针对班级分层分组情况,要分别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进度,因人施教,尽可能使后进生能“跳起来摘桃”,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教师要充分学习大纲,钻研教材以落实“三基”为根本,分析学生,精选题目,突出小型综合,注重分层训练,重点突出A、B两层的标准,C层注重技能,提高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类指导
课堂教学要强化目标意识,上新课前要揭示各层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到目标,另一个方面要把握课堂提问的方法,让各类学生都能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根据数学目标,授课时着眼于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优、后两头,努力为后进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围辅,做到对优生少讲多练,让他们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解题技能和技巧,对中等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处理,着重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后进生要求低坡度,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及时督促,防止下滑。上课时及时注意其动向,注意反馈,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作业分类布置
作业是反馈的形式之一,在英语教学中,作业同样使老师和学生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从而调节教与学的进程和方法。初中英语新教材在重视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加强了读写能力的培养。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及班级学生的分类状况,作业布置要适当,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训练,掌握和巩固课本知识,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方面不能处于一种水平,在作业布置中,分层、分类进行布置。每次新课之前,我都会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这十分利于完成课堂教学。预习作业主要包括预习生词、预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背景知识、准备口语内容等,优等生要全部做到,中等生要做到前二、三项,后进生则只需做到前一、二项,这样的预习让学生有备而上课,不会感到预习时空洞或者是困难。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的方法,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现象,又减少学生分化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程度,从而真正实现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成绩的目的。
安徽省宿州市墉桥区沱河中学 王正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