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科学探究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滩中学 曾志秀
所谓科学探究,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主题,然后,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等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精心地实施科学探究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制定合适的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目标”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是付诸行动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从教学目标抓起。在制定目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实现目标,培养他们的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二、巧设自学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和领导者,而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比较少,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不到表现,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针对要讲授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设计一些自学引导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学。这样不仅便于他们初步地了解、掌握和消化教材内容,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根据引导题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在讲授时就能有选择地进行启发性教学,讲述学生预习时不明白的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和保证。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也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应发挥主体作用,两者的内涵虽然不同,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却是平等的,共同处于双向、互动的课堂变流活动之中,共同发挥作用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地利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