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是近几年来各种英语测试的重要题型,也是中考的重头戏。它是全面检测学生接受书面信息能力和反馈能力的主要标尺。
一、命题原则
阅读理解题的命题原则一般有以下几方面:①考查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捕获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短文,运用所学的语法、词组、短语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②要求学生理解具体的事实、抽象的概念。对于文章,既要理解表层意思,又要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③要求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层次,既能理解单句的意义,又能理解段落的含义及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常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1) “扫”读全文
做阅读理解题应先通览全文,把握文章中心思想。这一过程可以忽略细节,快速读句子中的关键词语,重点看文章首、尾段及每段的首、尾句。
⑵细读全文
细读的目的是加深对整体的把握及对全文主旨、各段中心内容的理解,解决第一遍阅读时发现的疑问。通读了全文后,学生要浏览一下阅读试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分清文章的体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掌握文章细节信息。对于浅层理解试题,如事实识别、计算、识图和排列顺序等,学生可通过细读,直接找到答案;对于深层理解试题,如文章的内涵、主题、中心、作者的主观意图、文章的结论及词、句理解等,学生在细读后,还要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文章提供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及各种要素的关系进行综合归纳、研究、合理分析,推断出正确的判断或结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复读核查
复读核查这一过程也需要重新阅读全文,特别是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及重要部分,学生要再细读,并检查是否有遗漏、个别题前后是否矛盾。有些难度大的题目,学生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中心思想进行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推断,做到意思上连贯并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另外,在阅读中,学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扫读文章时,速度应放快,视域应放宽,视幅一般在四五个词左右。
2.在短文中,往往有些生词或词语并没有注解,这时学生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构词法知识来猜词的大概意思。
3.学生在解题时,应注意同义词或近义词、简单句和复合句、名词和代词的转化,以及句子成分间的转化,如形容词由表语转化成定语等。
4.排除难句。难句一般为长句,或句中有多种形式的定语、状语,有时甚至有倒装、省略等现象。其实,再难的句子只要抓住关键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关键词一般是分句、短语的起始词,即分句的引导词或意群的第一个词。
5.文章中如果有一、两处没弄懂,可以暂时将其搁置在一边,等题全部做完后再处理。因为做完题之后,心情比较轻松,往往能产生新的思路和新的灵感。即使做完题后时间所剩无几,对未答的题猜测一下,也有选对答案的可能性。
三、巧用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教师可精选一篇较长的文章,让学生把每段的关键句或中心思想写出来,或者把它改写成一篇短文。下次上课时,老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让他们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析和反思。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阅读中概括的能力和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湖北省枣阳市兴隆一中 马仁红 陈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