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一种间接的精神,在英语学习中起着激励、推动、强化的作用。因此,要使学生较快地提高英语成绩,很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科学的教法,丰富的形式
学习兴趣是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科学、丰富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课堂教学的英语化
要想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在应用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如: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全英语化的教学,或在室内黑板报开辟英语专栏,刊登一些英语幽默、笑话、谜语等。
2. 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文字、录音、录像、幻灯、电脑等),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活动(课前用英语讲一则新闻、一个小笑话等)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抛弃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将“死”的知识“活化”。
3. 思想观念的转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羞于交往的心理障碍。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诱导和及时肯定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二、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支配“学”;“学”服从于“教”,教最终成为了遏制学的“力量”。因此,教师应还位于学生,做到少讲、精讲,并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西餐桌的摆设、圣诞节的由来等,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过程。
2. 尊重、理解学生的情感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心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切忌使用训斥、变相体罚等手段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通过耐心地辅导和说服,帮助学生克服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3. 寓爱于教学之中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因此,他们会误认为自己学不好英语,并产生了自卑的心理。针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制定周密而详细的计划,帮其分析原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关注全体学生
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 关注学习上的“后进生”
在课堂上,教师要彻底打破优等生“一统天下”的局面,尽可能地为“后进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2. 激励学习上的“优等生”
教师要密切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既要肯定其成绩,更要让他们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同时,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选择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教学资料,促其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能促进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进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 程绍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