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以牛津高一新教材(模块二)Unit 3 “The Curse of the Mummy ”(木乃伊的诅咒)为教学案例
任务型的教学(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指以任务为中心,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用英语做事情,实现任务目标,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设计示例
下面,我以牛津高一新教材(模块二)Unit 3 The Curse Of The Mummy (reading)一文为例,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是怎样以“任务型”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的。
1.教学任务
(1)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掌握其主要内容。
(2)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教学辅助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了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活泼有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3.教学程序
(1) 导入感知教材
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应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教师可借助图片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层层过渡到即将接触的课文内容,并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2)进入课文
我展示了一张《木乃伊的诅咒》的电影海报,并问:Have you heard of the curse of the mummy? What happened when the explorer entered the tomb? 我通过海报和有目的性的提问为学生设置一个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和参与意识。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我在屏幕上显示了一些为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而设的细节性问题,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更为详细的主题的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过程和结果等。
(3)复述课文
这一阶段为语言运用阶段。这篇课文的人物较多,所以,我以主人公Howard Carter为中心,列出与之有关的各种人物,再给出他们各自活动的主线、死亡的时间以及各种关键词。然后,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信息,进行分组复述。在学生复述之后,教师一定要给他们一个积极、鼓励的评价。
(4)讨论问题
这个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给出下列讨论题:
Do you think Howard Carter is an amazing explorer?
What kind of personality do you think an explorer has to own?
As for students, what kind of personally does a student have to own?
学生们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分组讨论、积极思考、相互启发,激烈的辩论使课堂活跃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5)作文
我要求学生将讨论的结果结合自身的观点写一篇题为 《Personality A Student Has To Own》的短文。本环节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1.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专门训练写作技巧等。
2.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并要给学生创造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3.任务的选择要有可操作性,具有实际意义。
4.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课堂评价手段,才能对学生所表现出的能力、智慧、技巧、潜力、态度和品格等方面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认真地设计教学步骤,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促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江苏张家港沙洲中学 刘炜 徐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