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教材,特别是研究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当务之急。只有把握好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才有可能自觉地、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标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过去,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按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完成外语教学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结果是语言知识点越讲越深,越讲越细,语言学习成了语法分析,学生的实践活动受到限制。这种缺少学生参与的语言教学活动是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
新教材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并辅以一定的知识传授,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语言知识,而且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扩大语言的输入量,采用循环式教学的方法
旧教材的一个明显缺陷是语言知识复现率低。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出现一次,难得再见,力求一步到位,结果却事与愿违。这种违反认识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做法,使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也苦,学习效率低。新教材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螺旋式或循环式教学方法,区分教学目标的层次,以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逐步让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语言项目。遗憾的是,目前多数教师并没有领会这一点,词汇和语法往往讲得太多,而且要求过高,输入多少就要求输出多少,使不少学生难以对付,造成学生对英语的畏难情绪。同时,教师感到课时不够用,不免要让学生多做作业或加班加点。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又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因此,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很重要,一定要贯彻实施,同时,以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为当务之急。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具备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需具有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单一的讲解型向教练性或导演型转变,这是对教师素质的严峻挑战。
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阶段侧重
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只重视口头语言。其实,新教材的读写训练占了很大的比重,有步骤地进行读写训练正是新教材的特色。比如,pre-reading,note-making,summary writing,等等,这些都是旧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在初中课本中听说训练的比重大些,它恰恰反映出语言学习的规律,而高中教材加强了读写技能的训练,符合教学大纲所阐述的阶段侧重的原则。
五、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
新教材中有许多有关中外文化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得到文化的熏陶,扫除语言中的文化障碍,为学生参与未来的国际交际、增强民族间的理解打下基础。同时,在外国文化的参照下,反思中国的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
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价值观。新教材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素养。许多课文选用了人类社会关心的主题,如:人口、环保等。它们内容新颖,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江西省东乡一中 胡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