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是指依据每单元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分解成一项一项的任务。每个单元通过几个任务将“话题——功能——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任务链,通过解决每个任务,进而完成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是从“学”的角度设计任务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在老师设计的各项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任务的设置应注意:
1. 任务要以意义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重视学生如何沟通。
2. 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任务设计要有开放性。答案要有多维性,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具有层次性。让层次较高的学生能够进行拓展学习;让层次较低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发展与人合作和参与的意识。
4. 任务的设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具有连续性,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的任务链。
5. 注意跨学科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审美等各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我发现在“任务型”教学的指导下,课堂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任务教学的理念下,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改变了被动学习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发展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学习的心理状态,参与者之间也是一种协作、主动的关系。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生自然的、有意义的语言运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最佳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它较好的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理念,从而使学生获益匪浅,不但增进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总之,“任务型”教学突破了传统的 “教师讲,学生听,一只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 “为了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而且,“任务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见,“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初级中学 陈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