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是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所以跨文化意识培养是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因为语言学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背景。所以,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
二、跨文化教育的内容
作为英语其础教育的初中英语教材中,英语国家与我国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称呼语。称呼语看似简单,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却是十分复杂。中国人崇尚尊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列属长辈,作为一种尊称也就是自然之事。而西方人更以后代为重,老师只是一种职业之称也在情理之中。
2. 招呼语。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说,“你到哪儿去了?”“你出去?”这只是打个招呼加而已。但英美人很尊重个人隐私权。他们对此类的提问和招呼不仅会不理解甚至还表现出不满以至愤怒。这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的招呼方式。
3. 致谢语。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的时候用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 drink?汉族人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含蓄和英语国家人民的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4. 隐私话题。汉民族可以向任何人询问:“你几岁了”以表示关心和亲切,而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5. 赞美与谦虚。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常是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赞美和夸奖时,总是客气地说“我不行”“我还差得很远”之类的话。但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并用:Thank you.来回答。
6. 打电话。打电话的对话,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比方说英语里私人打电话的模式一般为:电话铃响、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这样能让对方明白有无挂错,这种接电话的人,大多属于“绅士阶层”式“文明社会”。
7. 某些词汇用法的差异。我们中国人对英语词中有关狗的词语会感到大惑不解:如gay dog(快乐的人)、lucky dog(幸运儿)这些都是褒义用法。而在汉语中则出现一连串贬义的词组:“走狗”、“落水狗”、“哈巴狗”、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词。
三、文化意识渗透的方法
1. 比较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某些领域的话题讨论,并在讨论中结合汉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2. 阅读法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所涉及的文化差异可以提供相应的材料以供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可利用现代新教学手段,诸如多媒体、电化教学等。这种方法可感,富有情趣,可使学生在具体情景和娱乐中,接受异国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我们教师教学的目的。
3. 课堂操练法
这种方法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角色表演,二是单项选择填空。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实践性,使学生有着“切身”的体验,尤其是前者,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
4. 课外活动法
借助课外活动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也可以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六中学 刘凤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