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情感教育,有助于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学习意志和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要素。
1. 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英语学科的课程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视野开阔,信息量大,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理解,而且会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兴趣。我们可将教材内容具体化,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的显形或隐性情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交流者和管理者,起主导作用。当教师以生动的语言,真切的情感讲话时,往往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缩短师生的距离,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诵会、竞赛、教唱英语歌曲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促进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3. 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教学的对象,是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尚未成熟的个体,其情感本身多变化性、波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不能歧视后进生,批评他们要讲究方法,注意场合。对这些学生教师要更耐心地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振作精神,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而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维还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时会对教学中的现象和教师的解释提出异议,进行争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和引导。
三、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要激发情感
导入新课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热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第一部分都是热身(Warming up),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景听说、思考问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可利用大脑风暴(Brainstorm)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已有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该单元的中心话题。利用练习中的设问使学生积极主地参与,带着问题,以探索者的姿态投入该单元的学习,去获取新的信息,掌握新的知识,并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维持、巩固和发展在导入新课阶段激发出来的情感
1. 在认知过程中,当语言知识学习顺畅,课堂任务活动进展顺利时,在创设的语言情景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师生都会有积极的情感,产生快乐、兴奋之情。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让学生在对问题感兴趣的同时发现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产生渴求知识的激奋情绪,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和讨论。
(三)注重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以激起学生更高层次的求知需求
在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要善于捕捉时机,激起学生更高层次的求知需求,使他们在课后能自觉地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收集资料,讨论问题,将知识用之于课外。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情感态度是语言运用的血脉,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用理解和爱唤起学生灿烂的笑容,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变化,要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二中学 李明华 陈云 齐凤瑛 尹仁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