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教材,教师怎样实现教学行为转变 - 英语测试报
 
订阅指南
订阅指南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发表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发表
 
 
 
 
   
推荐文章
 
  广告联系
  2011年英语测试报广告价格表…
  2010高考喜报
  2010高考喜讯
  2010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及答…
  贵州省安龙县德卧中学  程荣…
  10-11下 广东版高三人机对话…
  10-11下 广东版高三人机对话…
  10-11下 广东版高三人机对话…
  10-11下 广东版高三人机对话…
  张家口市桥东区2010年初中升…
  文安县2010年中考模拟考试
 
   
最新动态
 
  2015年中考英语单项选择题汇…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模板
  高考作文万能模板
  选修7 unit 3 using langua…
  My favourite singer--Tayl…
  重庆育才中学2014级中考模拟…
  
  怎样当好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
  平面向量的“叛逆者”
  一失足成千古恨
  作文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论文发表
   
  面对新教材,教师怎样实现教学行为转变
  来源:未知 | 点击数:1525 |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8日 | 修改时间: 2007年08月28日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开拓创新的人才,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动起来,针对本地区所使用的新教材,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为转变。

 

一、由注重“传授”向注重“引导”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引导”。它强调了学生学习是一种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正确“引导”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强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支持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可接纳的、具有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视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有意无意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甚至让学生去背一些所谓典型习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想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注意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三、由注重“成绩评价”向注重“多元评价”转变

 

课程实验需要建立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对于教师教学实践的评价应改变过去单一的考试成绩的评价。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教师方面

 

1. 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逐步转化。

 

2. 将评价重心从知识内容转移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技能获得上来,多方面评价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不断改进。

 

()学生方面

 

1. 完善书面考试、检查的机制内容和方式:①把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考查结合起来;②把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起来;③把知识技能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测试综合起来。

 

2. 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评价反映出来。

 

3.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心理态度、情感等情况,进行连续性的真实记录,建立记载簿。

 

4. 终结性、综合性评价,真实记录评价和书面考试成绩各占三分之一。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才能真正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湖北省宜城市城关中学  胡玉芳

 
   
 
 
招贤纳士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国英语园丁网 | 中国教育英语网 | 中国华夏希望教育

Copyright ©2025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18247号-1 Tel:010-51388126   版权所有 中国华夏希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