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信息化的需要。知识的全球化,国际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素质和民族状况的基本因素。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培养学生多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其答案也是多样的,即开放式的。
一、置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形成灵活开放的课堂运行机制。
学生作为一种会思考、会语言、会思维的活生生的力量,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课堂情景及为复杂,它呈现的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试,冲突的画面,即使教师备课充分,也难以预料到课堂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情况和事件,这就要求老师有智慧的头脑,即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围绕学习展开的,把学习与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学生放于教学法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才能显示真正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1)让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师生之间建立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3)多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可以互相交流,可与老师争论。(4)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脑、动手、动口,真正地让其练习和实践。
二、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创设民、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天赋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要从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授课形式,向以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为主的多中教学形式的整合。不论何种教学组织形式都要突出两点:一是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学习的空间。二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没有民主和谐就不可能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没有自由就没有探究。教学氛围实质是师生关系问题。融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成为学生访问的对象。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由的。教师要延迟判断,给学生提供自我改正错误的机会,即使他们回答的不对,也不要批评,要爱心的疏导,爱心地认真地对待他们的障碍,给予指导帮助,使学生感到课堂是自由的、民主的、和谐的,从而可以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重师生互动,注重个性培养,引导学生学习多样化。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要。创新与实践,可以是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自由的发散编写新的内容。例如Famous Person中老师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computers?”学生非常自信的回答:“A lot”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即被调动起来,思考、讨论也随之而起,学习效果就特别理想。有的学生正面谈了它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也有的谈了计算机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创造潜力也能得到发挥和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反而成为学生发展智力的障碍。这就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几方面。
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习得方面,大致可分:(1)在小组中,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是教学过程成为互相交往的过程。(2)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操作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探究学习方法。(3)自主性学习。学生对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有内在动力的支持,从学习中获得知识和积极的体验。
四、教学评价体现目标教学的多维性。
新课标实施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良好的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综合发展。因此,评价内容不应当单一,而应多方面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淡化分数概念,注重评价中对质的分析和把握。
良好的自信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教师应从日常教学的每一次入手,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考试结果上,对部分结暂不公开。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面协商评价。这样,既允许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汇报自己的成绩,也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注重其长处,而不仅仅停留在试卷上。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必须在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有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不同的成材之路。
河北省任丘第五中学 李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