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一、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立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例如在教SEFC 1B Unit 15 “The necklace”时, 先对故事细节、实事等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 最后提问:
1)What else could Jeanne say after she told Mathilde that her necklace was no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 and it was worth five hundred Francs at the most?
2)If Jeanne returned the real diamond necklace to her, what would Mathilde do?
通过这样的提问, 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 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
二、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这样,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跑, 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 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为此, 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 要做到: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 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 如可以归纳动词, 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 突出重点人物等等, 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法之一: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 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之二: 在高中开设英语作品选修班。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VCD, MTV, Video tapes, etc)。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且能把握时代特色,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
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此外, 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材需要利用讨论和辩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融德育教育于教学中。当然,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觉意识,能正确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江西省上饶四中 郑慧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