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
山东邹城看庄中学 王春丽 李庆友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探究知识的愿望,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提问还能培养学生的流利表达及言语习惯,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任务。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的现象。笔者认为这除了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有关外,与教师的提问艺术也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制约学生发言的心理情绪主要与他人和自己的情绪有关,特别是教师提问时对学生的态度——表情、目光、动作、语言等,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刺激作用。为此,教师提问时,不仅要对所提问题的速度、密度、角度精心设计,而且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选择对象,注意针对性
由于学生群体中总是有好、中、差之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更要备学生、选“对象”——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而对知识难点的提问时,就要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此教师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坡度和广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特征,即要具有针对性。
2.巧妙设计,注意典型性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的,无准备的。在授课前,应认真进行备课,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应具有典型性,切忌过多、过简。过多,使学生疲于应付,始终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过简,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造成错觉,达不到提高的目的。
3.循循善诱,注意过渡性
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提问前,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交待说明,将学生逐步引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中,使思维进入到一个最佳的状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如要针对某篇课文的内容提问What's the writer's name?When and where was the writer born?等问题时,可以先问What's your name? When and where were you born?使学生由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新学的、较陌生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
4.调整对象,注意灵活性
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备课,选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教师主观判断的误差及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教师判断失误,即原来认为某个对象能回答的问题,却问而不答。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观察,机动而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决不能言词粗暴、横眉冷对,甚至埋怨学生说“课上不认真听、课下不复习”等,否则将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感,甚至反感,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
5.难易适中,注意科学性
科学地设计并进行提问能使很多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求,并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对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恰到好外。不能凭主观想象,推己及人,胸中无数,而要通过各种形式与学生交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太难,导致学生不能答、不敢答,容易产生惧怕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过易,学生则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就失去了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同时也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问的难易程度应有两个标准:一是问题本身,二是个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想到这两点,那么教学双方必然会 “如鱼得水”。
6.适当肯定,注意鼓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学生每次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褒扬。对有创见者还要多加鼓励。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及时引导,适当暗示。对回答片面或有错误者,也要给予补充,指出具体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恶语伤人。更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手段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相反,一些鼓励性的提示,却能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 “闪光点”,适时说出Very good! Well done! Try again! Think for a moment! You're half way there.等鼓励性言辞。心理学家证实:“表扬做得很好的比惩罚或批评做得不好的更能鼓励学生把学习搞好。”
此外,为了使提问能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的其它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收获,还要注意提问的速度、密度和角度。
①速度——要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就要充分利用45分钟时间。为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快速回答的习惯。教师可采取one by one 或 group by group 的操练方式训练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难度不大的问题如果第一个同学答不出,不要等待,应立即叫另一个学生,等第二个学生答过后,再让第一个学生复述一遍。要抓紧每分每秒,让学生反复多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紧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挥课堂提问的优越性。
②密度——进行课堂提问的练习要从大多数的学生实际出发,要使大多数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平时提问不能为了速度快,把提问都集中在少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身上。为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密度,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风气,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能使学生时时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
③角度——一般课堂提问都是教师问,学生答。但如果师生间频繁地进行一问一答,不仅使老师过于疲惫,而且也减少了学生的练习机会,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果教师能经常转换问答的角度,由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而且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学生也从被动变为主动,消除了被动心理。角度的转换,使得学生从被动的回答变为主动的设疑,进而达到解疑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