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的基石——情感沟通
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大庙中学 李洪英
《新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发挥主体潜在的各种技能。对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心态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精神的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形成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以人为本,以情为线。关注情感态度是师德的核心和基石,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使然。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情感沟通。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沟通情感
在实施情感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和谐课堂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便是情感交流。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着启动和激励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效率。因此,营造愉悦、民主、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至关重要。而且现代教学论认为:“紧张的情绪、无故的畏惧,都将严重妨碍学习的进步,抑制智力发展。”教师应当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吸引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用语要尽可能委婉和蔼亲善,像一股股暖流一样流入学生的心里,这暖流会汇集成灿烂的阳光洒满课堂,加上适时的增添一些幽默和调侃,使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拉近,并使学生能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开启他们智慧之门,激活他们创造力,沟通了师生情感 。
二、把微笑和鼓励带给学生,增进师生之情感
情感教育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先决条件。“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焰。”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因素。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受到信赖、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诲。“一个微笑,价值百万美元。”而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面带微笑出现在课堂,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增添课堂活跃的气氛,使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融洽,有种容易贴近的感觉。例如:在一次期中考结束后,同学们自感成绩不佳,心情不好,个个低着头,表情沮丧。我面带微笑说:“这次考试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有信心和勇气迎接一年后的中考,你们都很聪明,我们的目标会顺利实现。”同学们立刻精神振奋,从自责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顺利圆满地完成了课堂教学。微笑是对学生爱的真挚流露,学生在教师充满爱意的微笑中学习,自然就能积极主动地活起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效率也会提高。我时刻注意教育火候,讲究方法,用鼓励去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真正做到以情促知、以情促行,让学生有回旋的空间。教师的语言、声调、节奏、和表情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演绎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三、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知识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朗诵会、演讲比赛、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生活晚会、小型运动会等等,都可适时地引入教学。如果学习通过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那么学生就能接触到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学生的参与意识随之不断增强,情感也随之高涨,并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了学习情感。
四、发挥作业评语的纽带作用,传递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在课后与作为个体的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作业批语就是教师情感输出的载体,批语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笔者认为,好的作业批语应该具有一种积极的情感魅力。富有情感的评语,很能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受到鼓舞。正如凯洛夫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如果我们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我们的教育就会焕发出积极的情感魅力。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培养出来的产品是特殊的,是具有知识、思想的人才,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怎么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难怪有专家撰文大声疾呼:“现在大多数教师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对学生的情感和爱心。”无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注定要失败的。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唤情,以情激情,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需要,才能开启学生蒙昧的心扉,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