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论文发表 |
 |
|
|
|
润物细无声——谈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
来源:未知 | 点击数:2060 |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6日 | 修改时间: 2009年07月16日 |
|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科教学不但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而且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学科教学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回首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情感因素不容忽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仿佛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
一、师生情感的培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思维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作为一种智力的情商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正受到愈来愈多教师的重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让每个学生自由充分地发展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因为教师真挚的爱会燃起学生心灵的火花,鼓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把学习动机的培养贯穿于长期的教学过程之中,从加强目的性教育入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人越是学习,越会感到知识的不足。因此,人们掌握的知识越多,求知的欲望就越强。我还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动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保留学生不及格成绩直至学生取得大的进步时才给予评分的办法对我不无借鉴意义。课堂上我采取鼓励性计分法,答对的加分,答错的不计分,调动学生积极发言,使之经常尝试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动机,才能使人的智力开足马力;有了学习动机,才能使人的智慧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三、学习毅力的培养
毅力是人们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原则去行动,去实现目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培养学习毅力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不懈地保持充沛精力,坚韧顽强、不屈不挠地去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决完成学习任务的优良意志品质。如有的学生为了争取优异成绩而苦学习,遇到困难百折不挠,并持之以恒。而有的学生在学习伊始劲头十足,遇到困难后就灰心退却,被消极情绪所压倒,从而不思进取、半途而废。这便是不同学习毅力的不同体现。毅力对人的学习和人的智力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它是学生学好知识、取得好成绩的动力基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从简单到复杂,并要求他们自觉地去执行,使学生获得锻炼的信心和成功感。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我们教师的目标则正是通过日常的学科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不聪明”的变得聪明,使聪明的变得更加聪明。
天津市汉沽区第八中学 章爱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