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信息 - 英语测试报
 
订阅指南
订阅指南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园地 >> 课改信息  
   
 
  推进新课改实践应当构建起开放协调的运作机制
  来源:未知 | 点击数:1901 |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04日 | 修改时间: 2008年01月04日
          如何高效地推进新课程的实践,凸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思路,构建并落实开放协调的运作机制是新课程实施全面提速和增效的关键。现结合我校推进新课改实验的情况,对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的统整与调适谈点自己的看法。

  课程改革推进中的突出问题

  一位富有改革精神的年轻老师把“研究性学习”引入政治课堂,他邀请了部分家长和同事参加听课。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内容时,他开始即向学生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查阅资料、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形成结论,如对“节俭是否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的探索,有的同学提出扩大内需就是要拉动消费,促进社会发展;有的同学说节俭利于资源节约和推动社会发展;有的同学甚至提出奢侈有好处,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不一而足,教者因势利导进一步追根穷源,和学生一起探讨得出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不要过度消费,也不要过度节俭”的结论,完成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过程完整、研究成果丰富的研究课的教学任务。但课后,家长还是对教和考的脱节提出了质疑,一些老师也认为这种研究性的课堂运作模式很难复制和推广。

  研究性学习实施难的症结到底何在?我们作了一定范围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不少人担心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这表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也有一些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排不进课表,抑或排进了课表也未曾真正实施,这表明,面对新课程,教师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都不充分,相关部门又缺少有层次的操作性强的培训。比较多的人认为,单一地推行新课程,严重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机制,这表明实践尚处于初步,改革和实验还不够深入,整体规划、统筹调控、多维支持的持久推动的力度不够。另外,社会、家长的理解程度还偏低。现行的以分数和升学率评价学生和学校的标准依旧大行其道。学校管理体制仍受高考指挥棒的约束,因循守旧,不愿意在原有教育体制未更新的情况下贸然行事。

  从实践看应做的统整与调适

  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整个社会和学校的统整和调适。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规划工作。整体联动,统配资源,提高实施新课改的组织地位。应积极营造关心、理解、支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使家长、社会各界理解并支持新课程改革。

  其次应加强指导工作。有序推进,局部调控,提高实施新课改的操作水平。应加强对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全面学习和深入研讨,使学校领导与教师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细致的理解;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条件和师资情况编制校本化的新课程实施方案,充分研讨课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应完善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切实使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及网络信息技术等各种专用教室的建设与新课程接轨,成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使学校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超市”。

  第三应加强评估工作。应在评估的过程中强调发展性原则,努力构建平等、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综合评价制度。充分发掘并有效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地位,建立研究性学习机制、社区服务网络和社会实践规程,并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适宜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构建并落实开放协调的运作机制

  首先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凸显新课程改革的中心地位。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首先必须构建一个可行的整体指导方案,学校应成立“新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新课程实施专家指导小组”,制订学校的课程实施计划,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从组织、规程、经费等方面有效地保障新课程实施的落实。其次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文件和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为实施新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突出重点,大胆实践,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要积极开展课堂研讨战略,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上新课程试验课和新课程解剖课,努力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要用新课程背景下的开放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来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策略。开设活动课程,完善课程系统,开发校本课程,加强特色建设。

  此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具体的改革实践中,无论是宏观的规划,还是微观的设计,学校自始至终都要把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新课改的聚焦点。(江苏省口岸中学 封留才)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4日第5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招贤纳士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国英语园丁网 | 中国教育英语网 | 中国华夏希望教育

Copyright ©2024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18247号-1 Tel:010-51388126   版权所有 中国华夏希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