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风采 - 英语测试报
 
订阅指南
订阅指南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园地 >> 名校风采  
   
 
  襄樊市第五中学
  来源:未知 | 点击数:2571 |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1日 | 修改时间: 2007年08月21日
 

        湖北省襄樊市第五中学地处汉水中游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质旅游城市、国际资本投资的理想地----湖北省襄樊市,东与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故居为邻,西与诸葛孔明隐居地古隆中毗连。

  襄樊五中始建于1902年,名为襄阳府中学堂,其前身为鹿门书院。从中学堂起,历经湖北省立十中、省立第五中学、省立第五高级中学、省立襄阳中学、襄樊市第五中学等阶段。1953年,即被确定为湖北省5所重点中学之一。1981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办好的20所重点高中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命名为湖北省示范学校。1999年以来, 先后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建校百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五万名各类优秀人才,被誉为“鄂西北人才的摇篮”。早期共产党人肖楚女、谢定远曾在这里播洒革命的火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是五中学子的骄傲,“红学才女”王颖、《留守孩子》女一号宋闻笛是21世纪五中学子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顺应时代的潮流,弘扬“文明、振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塑造具有“敬业、爱岗、拼搏、奉献”的教师形象,逐步形成了具有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教育质量的历史名校。

  学校现占地面积8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校园环境古朴典雅,风景宜人,形成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格局。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教研科技楼、实验楼、室内体育馆——逸夫楼、室外田径运动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及集电教馆、图书馆、报告厅为一体的综合楼——大成馆。学校图书馆藏书100,000余册,有12个理、化、生实验室,6个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建立了校园网、电视台、广播站,设有形体训练房、力量训练房、美术画室、科技小制作室、书画室、棋社、状元桥文学社等活动室。馆、室、场齐全,内部装备配套且能充分满足教学和第二课堂需要。

  学校现有58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3500人。在岗职工287人,其中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120多人,有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00余名。

  近年来,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进行“理想的教育”的办学模式实验,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通过实施这一实验,让学生形成“崇尚礼仪、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第一”的品格,把学校办成“先进教育理念的实验园、先进教学技术的示范园、先进人才的百花园”。2002年以来,百年五中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积极实践“理想的教育”,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创造了新的辉煌,近四年来,学校为清华、北大输送了55名高素质人才(其中保送8人),在2004年高考中,该校有21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11名学生获数、理、化、生奥林匹克竞赛国家一等奖,居湖北省前列。2005年高考, 600分以上人数89人, 全市第一, 全省领先。五年来,状元桥畔状元辈出,学校共培养了毛振(2001市理科)、赵姗姗(2002市文科)、崔媛媛(2002市理科应届)、刘蔚如(2003市区文科)、马腾飞(2004市理科)、浦克(2004市区文科)、胡杨(2005市文科)七名状元,共有60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北大,高考60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共计596人,应届生考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本科上线率均在全市遥遥领先。

  “全面发展,办出特色”是五中办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襄樊五中在全市率先创办奥林匹克试验班,奥林匹克竞赛更是成绩斐然。2001年至2005年,我校共有28人在具备保送资格的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人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冬令营决赛;2006年又有6名同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数、理、化、生、信息五科奥赛均由我校在全市率先取得突破。

  在2005年《湖北教育》杂志组织的湖北省高中综合实力排行榜中襄樊五中办学水平居全省第三,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五,并以高质量的办学水平赢得"全国百强中学"的光荣称号。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十佳校园文学报刊”、“全国东西部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省最佳文明单位” 、“省最佳安全文明单位” 、“省绿色学校” 、“省花园学校”、“省普法先进单位” 、“省科技兴校50强学校” 、“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 、 被国家绿委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光荣称号。

  面对百年五中的百年辉煌,以刘道德校长为核心的襄樊五中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五个坚持,五个提升, 四项工程,继往开来,追求大成”的治校方略, 五个坚持:一是继续坚持发扬“五中人”精神,做到文明、振奋、求实、创新;进五中门,做五中人,说五中话,办五中事; 二是继续坚持“理想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个家长都能得到子女成才的喜悦,让每一个教师都能体验到教书育人的乐趣;三是继续坚持“四个崇尚”的学风,即崇尚礼仪、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一流;四是继续坚持“三园”办学目标:即把五中办成先进教育理念的实验园,先进教学技术的示范园,先进人才辈出的百花园;五是继续坚持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五个提升:一是与时俱进,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全校教职工的综合素质;二是巩固成果,再创辉煌,进一步提升五中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三是优化设施,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五中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四是开源节流,优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生活水平;五是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进一步提升五中领导的管理水平。总之,对五中的优良传统,不仅要继承,重要是要光大;优秀成果,不仅要巩固,重要的是发展;办学特色,不仅捍卫,还要更加张扬。四项工程:一是名师工程,建立一套完整的硬件充分、操作性很强的名师创建、考核、评选制度;给特级教师相应的补贴,确定其教科研及任期年限; 给名师的诞生搭建平台,对教师奖励既重物质、更重精神。二是名生工程,名生的概念就是在各方面优秀或某一方面优秀的学生,包括符合“理想的教育”理念的每一个学生; 学校要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一个包括入校情况、高中表现、毕业升学及高校反馈等整套信息的网络系统, 建立一个稳定、不断完善的名生培养、奖励制度。三是名校工程,把学校做精做强做大。精即多出名师、多出名生; 强即名师和名生不是少数的,而是大多数的; 大即规模大,为了充分挖掘百年五中厚重的文化底蕴,拓展其优质的教育资源,释放其积淀的品牌效应, 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对高中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市委、市政府已将新五中建设纳入全市“十一五”规划,决定以“跳出五中,发展五中”的战略迁建襄樊五中(同时加挂“襄樊市外国语学校”的牌子),新五中建设档次要体现“三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办学;新五中的整体风格要体现“三大”,即展呈高中学校之大气,彰显地域文化之大风,集容襄樊教育之大成;新五中的办学理念要体现“三重”,即重外语特色,重文理兼优特色,重国际合作特色。目前,首批规划校园用地380亩(含教师公寓区80亩),同时再预留150亩作为学校今后发展备用地。新学校初步规划新建教学楼四栋,另建学生实验楼、图书馆、科技信息楼、行政办公楼、体育馆、艺术馆、学生公寓、学生教工食堂等,400m运动场2个,篮球场20个,排球场10个,羽毛球场6个,网球场1个,乒乓球台20个。学校的办学规模为年招生能力在1500人,在校生4500人左右,最大在校生规模6000人。2007年9月,一所21世纪园林特色、全省一流的新襄樊五中将在襄樊市高新区拔地而起。四是民心工程,切切实实地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对老教师有敬心(尊敬之心),对中年教师要贴心(体贴),对青年教师有爱心(关爱); 搭建平台,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闪光, 在自己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展示自己的价值;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 树立相互“赏识”风气,老师赏识学生,老师赏识家长;学生赏识老师,家长赏识老师;领导赏识老师,老师赏识领导; 全校相互尊重,达到其乐无穷的境界; 经常开展民健、民康、民乐的活动。

   
 
 
招贤纳士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国英语园丁网 | 中国教育英语网 | 中国华夏希望教育

Copyright ©2025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18247号-1 Tel:010-51388126   版权所有 中国华夏希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