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信息 - 英语测试报
 
订阅指南
订阅指南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园地 >> 课改信息  
   
 
  北京教委:不加重学生负担 高中收费标准不变
  来源:未知 | 点击数:1186 |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18日 | 修改时间: 2007年07月18日
 

9月新学期开学后,北京市335所高中校的新高一年级将正式启动课程改革实验。对于这个全新的变化,不少学生和家长感到陌生。近日,各区县针对高中教师的培训陆续开始,市教委也对即将实行的高中课改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课时

 

  课改不加重学生负担

 

  实行课程改革后,学校原有的学期制将被打破,每学年由以往的2个学期变为4个学段,每个学段为10周时间,其中包括9周上课和一个考试周。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其他先行进入课改的省市情况看,教师可能会感觉时间紧张,完成教学计划有困难。一些省市还出现了集体补课的无奈局面。但该负责人表示,北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北京的高中课改决不增加学生负担,如果教学计划紧张,宁可适当降低要求、缩小范围,也不会用“补课”的方式解决问题。

 

  针对一些家长“课改是否会按学分收费”的疑问,教委表示,课程改革不会改变高中收费标准,学费不会有变化。

 

  关键词:课程

 

  重建8大学习领域

 

  新课改将重建高中课程内容,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8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所包含的各学科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每部分分成若干学习模块进行教学。学生每修完一个模块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

 

  新课改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应获得学分。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I不低于22学分,选修Ⅱ不低于6学分。

 

  关键词:考核

 

  模块考试多种形式进行

 

  学生模块考核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模块考核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实验、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等。学生模块考试不合格可以申请补考,补考仍不合格可重修或改选其他模块。学生模块考核的原始成绩和所获得的相应学分、补考原始成绩和所获得的相应学分都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学生的学分认定结果要公示,学校要组织家长代表和有关人士对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进行监督。

 

  关键词:学分

 

  学生可按四个方向选课

 

  实行课改后,学生可以按4个学习方向进行选择学习。4大方向分别为:高中毕业直接就业方向、人文学科方向、理工学科方向和艺术或体育学科方向。

 

  学生每年都要在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各个学习领域修习一定的课程。一般应先修习各科目规定的必修模块并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必修部分需获得116学分;再根据兴趣和志向进行选修,选修至少获得22学分;此外还需要从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中选择6学分课程。至少完成144个学分才能毕业。

 

  为帮助学生选课,在高一新生入学前,学校将向每个学生提供《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实际选课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安排选课导师,由班主任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和个人兴趣、爱好及发展潜力合理选择课程,并制定三年的个人课程修习计划。为了保证修习计划不半途而废,在经过完善修改后,课程修习计划将由学生和家长签名确认,并由学校存档。

 

  关键词:会考

 

  高中会考科目改为两级

 

  实行高中课改后,高中会考也将进行改革,考试科目分为两级,分别为全市统一命题和区县自行命题。其中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共9科。由各区县自行命题评卷的科目为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

 

  会考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各科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将以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依据,难易适度,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对各模块间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考试时间初步定为每年的1月和6月,每年组织两次考试。考试成绩将实行等级制,评卷时按原始分记分,按等级制通知考生。参加会考的对象是普通高中在校生,所有学生都应参加,同时也允许其他各类人员报名参加考试。经过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获得高中毕业证书。

 

  关键词:评价

 

  分数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

 

  高中课改将改变以往“分数化”的学生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分为形成性和终结性两类。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学校将为学生建立电子形式的“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记录内容包括六方面: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发展。

 

  终结性评价即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其结果以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形式呈现,共由五部分组成。一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学业情感;体育锻炼、卫生与保健;自我认识与调控;同伴认识与交流、适应环境;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等指标的评价结果,用评价量表、调查问卷等方式,分析学生综合评价结果,用“等级”表示;二是知识技能评价结果,主要用考试手法及评价信息,将高中学生会考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用“百分制”表示;三是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用“百分制”表示;四是特长、有新意的成果等,将学生三年来的获奖、表彰情况进行汇总,形成毕业评价结果,用“书面语言”描述;五是班主任“评语”,由班主任对学生三年来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和个性发展达到的水平做出全面评价,特别要肯定学生的优势和发展潜能,并明确注出其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向高校或工作单位提供,为选拔学生提供参考。将进一步研究高考与过程性评价和水平测试有机的结合。(记者李莉)

        来源:中国新闻网

   
 
 
招贤纳士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国英语园丁网 | 中国教育英语网 | 中国华夏希望教育

Copyright ©2025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18247号-1 Tel:010-51388126   版权所有 中国华夏希望教育